小雯是一間醫學中心急診室的護理師,拿到護理師執照後選擇急診單純是覺得急診每天都很忙,感覺上班的時間過很快一下子就過去了。21歲那年,小雯在急診工作認識了鄰近消防隊的救護員,他們很快就交往了,2年後,年僅23歲的小雯,成為了消眷,同時也因為急診護理工作排班因素,與老公的工作時間特殊相比能夠互相體諒,就這樣開始了急診護理師與消眷兩種身份的生活。
時間過得很快,結婚7年,小雯連續生了2個孩子,也為了照顧孩子請了育嬰假親餵哺乳照顧一對姊弟,愛漂亮的小雯特別喜歡在老公輪休時交手給老公顧孩子,自己一個人約好髮型師好好的打理自己,讓自己好好地放鬆。
2020年,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爆發,各大醫院無不繃緊神經用最高規格的防護來因應疫情,尤其是醫院第一線的急診。小雯在偶然間與前急診同事聊起醫院急診的現況,燃起了「急診護理魂」,在與老公討論後,確認孩子的照顧問題能獲得解決後,她決定結束育嬰留停,返回工作崗位。
感謝台灣人的共同防疫,2020年平安過去,時序來到2021年5月,本土疫情爆發,而我,就在台灣開始陸續有醫院群聚感染的時候接到了小雯老公的電話。
小雯老公:「小雯拿到隔離通知書了!她有同事確診要隔離14天,能不能跟妳先生換個休假,兩個孩子沒人顧,我要換班在家照顧孩子。」
我:「好啊!大家互相體諒,讓小雯放寬心好好休息。」
小雯的老公與我老公是同事,他們都是第一線的消防救護人員,本土疫情爆發後,上班時間遇到勤務都要穿全套防護隔離衣出勤,對於他們來說,工作的使命感支撐著他們兢兢業業地完成每一趟勤務,但這波本土疫情來的又急又猛,不管是第一線消防救護或是醫院的醫護人員都面臨強大的挑戰。
這波疫情,全台灣各級學校都停止到校在家學習,小雯的14天隔離,對於沒有後援的夫妻二人都造成影響,孩子不能沒有人照顧,小雯的老公無法連續14天都換班照顧孩子們,與我老公緊急換的那天休假含輪休只能勉強應付前3天,這場疫情,對夫妻二人的家庭生活產生巨大的衝擊。
本土疫情趨緩開始解封的上週,小雯傳訊息給我,跟我說謝謝,疫情期間讓我老公與她老公換休假,讓她能好好隔離休息,我問她:「隔離是休息呀?」
小雯:「急診忙翻了,隔離當然是身體上的休息,但想到孩子們的照顧問題,實在是覺得自己與老公的職業爛透了!」
我:「講歸講,妳自己不也是在疫情當下決定回急診上班嗎?我知道妳有妳的熱忱的。」
工作的使命感與熱忱面對環境無情變化時...
台灣大部份的消防員排班方式是勤二休一,幾個直轄市因為人力「相對」充足,排班方式採「勤一休一」,我老公跟小雯的老公都是勤一休一的排班制度,結婚多年,我們都習慣配合另一半的工作時間來安排自己的工作與瑣事,然而,疫情打壞的不只是我們的生活步調,更是家庭的平衡安排。
當工作的使命感與家庭衝突時如何應變?
小雯的故事讓我思考三點歸納:
1.
人生很長,工作並非全部,但面對它、解決它、放下它終究事情會過去。
2.
當遇見無法自己掌握的隔離時,能感恩的,只有另一半與周遭幫忙的親人朋友同事了。
3.
相信自己是個值得的付出者,因為自己平日對人的付出才有隔離時願意協助家庭照顧穩定的親人朋友同事們。
痛苦會過去,美會留下,相信2021下半年不再有疫情來干擾我們的生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